|
 |
|
|
|
|
|
电路板上面接地可以说是参考点 |
|
人们在用氯消毒含氨的水过程中,发现水中的余氯量与加氯量之间会出现一种折点现象。氯化消毒开始时,随着加氯量的增加,水中的余氯量会逐步上升,这是因为氯与水中的氨化合生成氯胺,氯胺是化合性氯,有一定的消毒效果,故水中的余氯量是增加的。
1.化学方法:如采用鸟粪石法中的磷酸氨镁沉淀就是最简单常用的化学方法,不过成本相对起来较高。
2.物理方法,对于浓度比较高的NH3-N,可采用吹脱的办法进行,不过只是针对高浓度的,而且你也要有相关的处理工艺和设备。
3.生物方法,主要是将NH3-N氧化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类后进一步反硝化为N2,变成气体跑了。如果你没这个工艺就没办法了,去除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,如浓度,生物活性等等。
4.废水处理后氨氮、磷酸盐超标可以分析工艺设计、运行管理、水质突然变化、采样化验等等方面的原因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,对症下药才会有好的效果。对于尚未处理的氨氮和磷含量高的废水有多种工艺可供选择。其中A2/O工艺、Bardenpho工艺、phoredox工艺、UTC工艺、vip工艺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功能。
5.废碱液处理含氨氮废水,化学脱氮法主要是气提法。本法是在提高废水pH条件下,使氨氮变为氨的形式,再与适量空气接触,就能使氨发散到大气中。含有较高浓度氢氦的废水,可在碱性条件下(pH在10左右)先将氨氮转化为NH
dOH,然后再通过空气吹脱或蒸汽汽提回收废水中的NH40H。该法氨氮的去除效率主要取决于汽提温度、吹脱装置的大小及其长径比例和汽—液接触效率。一般来说,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0%以上,处理出水中的氨氮浓度可降至200mg儿以下。
6.如果是之前可以达标,现在突然升高就要分析原水水质,废水处理的设备运转情况及工艺参数的调整等等。 |
|
来源: 时间:1970-01-01 |
 |
|
|
|
|
|
|
|
 |
|